吸烟有害健康。本站含有烟草内容,18岁以下人士请勿光顾。

国家局网站
  • 2025/03/14曾经的起点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轮回,一个个起点、终点的辗转,而温暖和关爱总是在无声无息之间伴随着你。那些曾经的往事,那些在内心深处恒久厚重的感恩情怀成为人一生宝贵的财富。

    2006年7月,刚毕业的我通过招考竞聘,从贵阳只身来到了遵义。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遵义卷烟厂职工。每天,依旧像学生时代那样,挣扎着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不同的是,现在是为了挣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一切都要靠自己,房租、水费、吃饭……不过我却不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因为在这里我有了新的同事,有了一群“相依为命”的“战友”。

    那一年,在一起进厂的18个人中,由于都来自外地,所以“大柳”和我合租房子,成了室友。之所以叫他“大柳”,只是因为比我大。一起生活需要一个磨合期,吃晚饭成为我俩首先面对的难题。中午还好在厂里混一顿,而晚上吃什么成了讨论最多的问题,不知道是我能力强,还是大柳本身潜力大,很快大柳就被塑造成为一个标准的“贵州人”,爱上了以前从来不吃的“折耳根”,在吃辣椒方面更是远远超过了我。他是个周到细心的人,像个“管家”,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我们在一起谈工作、谈人生、谈事业,几乎无所不谈,成为彼此倾诉的对象。

    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了。身在遵义的我很担心。尽管父亲说没事,只是小手术。但我知道那不是事实,总是放心不下。室友从我每天的“烦躁”行动中看出我的焦虑,便一再追问我。得知事由,他和另外两个同事随我一起坐火车赶到了贵阳,一起到医院看望母亲。事后,母亲告诉我,她之前很担心我一个人在外,看到同事对我的关心和真诚,她心里多少有点宽慰了。

    信息中心,也是厂里年轻人的中心,年龄相仿的我们成了常吵常闹的朋友。我们会面红耳赤地争论一个问题,会直言不讳地打击他人的高谈阔论。记得在参加厂里举行的辩论赛时,私下激烈地争论,甚至会“攻击诋毁”对方,而上了场四个人又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一致对“外”。有时候,我会感觉我们之间不只是简单的同事关系,因为我们会直言地告诉对方,什么地方不对、什么地方做错了,这些话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说。这些逆耳的“忠言”不仅没有使我们产生隔阂,相反地成了搭建兄弟友谊的桥梁。

    今年8月,我回到了贵阳,回到了家人的身边。然而在这个曾经熟悉的城市里,我却感觉失落了不少。记得上班的第一天,面对陌生的环境,孤独感油然而生。突然看见公司参加培训的遵义卷烟厂财务科温姐,好似看见亲人一般,一番发自内心的相互鼓励之后,心里涌起了一份温暖。每次看见厂里来办事、开会的领导和同事,我内心总会莫名激动。他们对我嘘寒问暖,让我真正有了一种“娘家人”的感觉。

    回首五年的时光,我知道,在这个地方,我有了如亲人般的兄弟姐妹们。不舍的友情,不会因为时间、空间而被拉开。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里,我怀念着那片红色土壤、那个曾经陌生的城市,如今熟悉的地方。感谢这五年中,在我身边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感谢这个如家的遵义卷烟厂和如亲人般的每一个同事。回忆往昔,点点滴滴,有时如尘烟随风飘去,有时又如飓风倾入脑海,这些都是我一生中不会忘记的宝贵财富和珍贵记忆。(郑双世)


  • 2025/02/17在工作中收获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突然发现自己进厂已经快一年了。也发觉在这一年的轮岗学习中,因为受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身边同事的影响,自己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我刚刚被分到一车间的有段时间特别不习惯。周而复始的三班倒,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人感觉身心疲惫,枯燥无味。加上是在制丝车间,粉尘比较大。不管什么时候,身上都是一股浓浓的烟草味!

    最难忘班长让我参加第一次卫生保养的时候,我看见车间现场烟末漫天飞扬,耳朵里全是压空管的气压释放出来刺耳的声音,我非常难受。更因为有鼻炎,喷嚏是一个接一个地打!王师傅他告诉我,要我全副武装,帽子、口罩、手套一样都不能少!一开始,我还有点嫌脏,加上平时很少做家务,所以感觉手足无措,只呆呆地站在一边儿给师傅搭搭手!师傅怕灰大让我受不了,一个劲儿地让我往边儿上站!看见师傅瘦小的身躯站在铁架车上,踮着脚尖费劲地用扫帚清理松散回潮时,我觉得挺惭愧的,更觉得自己很没用。

    看着师傅的身影,我暗暗对自己说“这么大个人站在这里,连个卫生都不能做,以后这些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可不能不学!”于是,我开始和师傅一起把滚筒上的灰清除,接着又用刷子,毛巾反复地清洗松散回潮机四周,然后再清扫地面。经过一番努力后,看着干净的机器和发亮的地板,我感觉很有成就感!王师傅笑着说:“累着了吧,背都湿了!”我调皮地回答着“就当减肥了,出了一身汗,还挺舒服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得感谢班长让我跟着师傅学保养,因为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有时,劳动并不一定就是苦和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美好的东西其实挺快乐的!人生的价值不就是在于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吗?

    在松散回潮、加料、烘叶丝工序跟着几个师傅学习了5个月后,班长赵华锋告诉我:“中控室主控要被派到郑州学习,所以给你一周的时间,要学会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然后独立完成工作!”当时我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平时早有耳闻,主控的工作责任重大,那些工作不错则已,一错就是重大事故,轻则重金罚款,重则下岗学习!我如实给班长说了我的想法,班长说“这是锻炼你学习的好机会,你应该好好把握!”于是在些许的紧张中我开始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要做好主控的工作除了要有责任心外,最重要的就是细心,因为这个工作的内容涉及烟叶、烟丝的进出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还有生产挂牌,加香、加料的通知传达,生产记录的填写等,这些是一点不能马虎的。其次就是在应急方面要沉着应对,通过观看电脑画面,随时观察现场机器的运作,如果出现问题,立马通知相关人员去检修处理!

    记得一次中班生产,我看电脑上屏幕上显示出烘叶丝的落料器有红灯一直在闪,再看看电子秤的流量数字一直在减小,我意识到是烟丝断料了,应该是喂料箱光电没调整好。于是我立即跑到现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高高的落料器处用手把堵在上面的烟丝往下弄。有气压,有风,落料器的门儿一打开,烟丝就往外跑,又呛鼻,又遮眼,待我处理完后,已是满头大汗,满身是烟沫,紧接着我又立即打电话让机电修工来检查光电。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处理应急事故,但也就是这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工作中总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正是因为这些“第一次”的锻炼,我们自己才能更加地熟悉工作,才能更好地通过事故发现问题,学会处理问题。

    除了工作,业余时间我还和政工科的同事沟通学习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又参加厂里举办的文艺演出学习跳舞。通过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变化,感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心态也越来越好,受益匪浅,收获良多!(邓 洁)


  • 2025/01/15师传“极致认真”之技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你看你,这电机周围的‘黑锅巴’都没有铲干净,90分都得不到,重来。”机台组长赵师傅扔给我一块抹布,递给我一个“锅铲”,严厉地要求我翻工。一点情面都不给我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对我很照顾的师傅,此刻怎么成了“鸡蛋里挑骨头”的苛刻师傅。望着那张包公似的“黑”脸,我有些不情愿地拿起工具返回到除尘室翻工。

    其实,5平方米的除尘室已经被我弄得很干净了:地板拖了三次,楼梯、平台,除尘管道反反复复的拖了、擦了,外表都很亮……“‘黑锅巴’也要弄,太挑剔了吧?”手上干着活儿,我心里还是有些嘀咕。半个小时后,黑黢黢的积灰被铲干净了,电机立刻焕然一新。师傅径直走过来,接过我手上的工具,半蹲在电机旁,用抹布对每一个小钢条进行反复擦拭,细缝之内小心翼翼地用“锅铲”刮。师傅一边向我唠叨道:“设备是咱们工人的宝,电机是设备的心脏,对待他们,就要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这些‘黑锅巴’不除掉,日积月累会影响他的寿命和功能了……”。我有些惭愧。“师傅,我来吧,你休息一会儿。”我抢过师傅手上的抹布对设备周围的缝隙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清除。那一天的设备保养让我极度疲劳,也体会到了我的“认真”和师傅“极致认真”的差距。

    在CP4,要经常看储丝柜的烟丝是不是装满了,要准备好换柜,要做好出柜等记录……刚到机台上时,自己总是把握不好时间,就是设备有点故障也反应不快。师傅带我上上下下、满头跑了几天后,问我,“你这几天有什么收获吗?”我不确定地说了自己几点收获,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但同时,他也提醒我更多该注意的问题,比如:要清楚一柜烟丝大约的数量;有意识地观察和学习一些简单故障的症状,以便第一时间通知机修师傅;注意听听设备的正常和异常时的转速声,皮带“爬坡”“下坡”的声音……我恍然大悟——是啊,我都没有想过这些。其实,认真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不仅是在于课本上,在于别人手把手的指导,更在于工作中自己用心,有意识地学习他人的工作方法。

    有一次,机修工李师傅正在拆卸爬坡皮带,因是停机处理,我便准备到拆卸点上去学习。此时,赵师傅便拦住我,说道:“那个地方不能去。你看,他现在是高空作业,万一掉落下几个零件砸着你,怎么办?你刚到车间,学习是好想法,但有的‘禁区’绝对不能乱闯,凡事安全第一,自己要安全也要不被他人伤害。”这也成为我离开车间到新岗位上,依然对安全充满了敬畏。

    比“认真”更难的是“极致认真”。“认真”做事或许能得到90分,差10分是遗憾或许还是隐患。但是“极致认真”却可博得满分。只是这需要多10分的用心思考、深入现场、细心巩固,做完后的检查总结完善。师傅,谢谢,此技终身受用。(墨 菲)


  • 2024/12/12感恩无处不在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爷爷是一名“三八式”的老干部,当年担任炮兵独立团的团长。正是很多和爷爷一样的英雄战士,以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精神奋勇杀敌,赶走了侵略者才有了祖国今天独立繁荣。

    爷爷曾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敌人的子弹,誓死不让部队的红旗倒下,身上留下了永远的刀疤与弹痕。拂去岁月沉沙,我们被爷爷他们当年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勇气所震慑。他们当年飘蓬万里,夙兴夜寐,励精图治,把一身的热血和智慧都浇灌在江南那炽热的土地上,融汇在了共和国金色的史册里。

    令我崇敬的爷爷已经离开了,然而,我是爷爷用北方的血脉和南方的水土养育出的子孙,继承了爷爷的精神。那精神犹如一面党旗烙印在心中。在这和平年代里已没有战火硝烟的浓烈,历史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饮水思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仍在缅怀他们的同时追求着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2010年10月12日,我正式卸掉了学生的身份,背上行囊,怀揣梦想,带着书生气,踏上了寻梦旅程。严峻的就业形势,残酷的竞争环境,让我知道如今的工作来之不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被一种感恩的情绪包围着,时常在心里感谢为我提供良好环境和机会的人,感谢贵州中烟这个大家庭。

    第一次做设备保养时,面对刺耳的噪声、满天飞舞的烟尘,我真的很不习惯。虽然戴了口罩,我仍然会把头使劲往衣服里钻,因为我平时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看着满抹布的油污、胶垢等,让我有点嫌弃眼前的工作了。有时摸着冰冷的机器,总会让我的心掠过一丝丝恐惧……

    做完设备保养就是开机程序。在设备运行中发现烟包的BOPP膜一直包装不好烟包,师傅停机爬上忙下地查看故障原因,随后才发现是由于设备卫生没有打扫干净,有胶垢影响了BOPP膜的包装成型。这一切都归咎于我在保养中把大点的胶垢清理了,想到小污垢应该不会对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所以就置之不理,哪里知道会造成那么大的后果,消耗大不说,还影响了产量。看着师傅年龄那么大了,还一身汗水满头烟末的,心里感觉对不起师傅,想到一个男人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之后,我决定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随时想到“世上无小事,细节定成败”,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件事,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爱岗敬业做好“自我”,为企业的发展献一份力。同时我深刻认识到践行“两个至上”必须立足于本职,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到行动中。

    如今,当看到车间质管员到机台上抽检时,我总是微笑着默默在心中说着“谢谢”。每天怀着感恩的心说“谢谢”不仅能让自己积极面对工作,也会使别人感到快乐。(朱 存



  • 2024/11/13烟草扬起我梦想的翅膀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大学里,好不容易地把教师资格证拿到,本以为可以顺利跨进人民教师的行列。无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最后还是和教师职业擦肩而过。

    大四实习时,去了一家中专院校教书,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到网页制作、图形处理等,心还是会慌乱,因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备课、查资料、挑灯夜读,短短实习的3个月里,我从一个青涩的、站在台上对着学生说话都要脸红的女生逐渐成为一个耐心细心、幽默开朗的教师。

    毕业后,我开始正式朝着我的梦想奋进。我踌躇满志地参加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辅导员招聘。我以笔试、机试第六名进入面试环节,最后总成绩第十一名。可惜刚好只录取前十名。我与我的梦想第一次擦肩而过。

    这次失败后,我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失败的原因应该是自己的着装不够成熟、学生味太浓,且自我介绍部分较平淡、不出彩。于是,我相邀几个好友,逛街买衣服,挑成熟的。自我介绍部分多加入教师的行业色彩,还准备了英文版。失败没有击倒我,我告诉自己,我要愈挫愈勇。我一边继续看书做题,一边筛选招聘信息。后来,我又报名参加了市里党校的教师招聘。在经过笔试、面试后,我以第二名成绩进入试讲,由于准备充分、有过讲课经验,试讲部分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不过,总成绩还是第二名,而这次只录用一个人,梦想再次擦肩而过。

    在积极寻找教师职业的招聘中,我也努力地报名参加一些其他职业的招聘考试。记得第一次被用人单位录用是一家广告公司,不擅长图形设计的我放弃了;到一家化工厂任销售部经理的助理,每天接电话、签单、做记录,心里很浮躁……

    身边的朋友、同学们陆续地上班了,心里开始慌了……我开始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样的工作?我的梦想在哪里?我的价值在哪里?我何去何从?我,适合做教师吗?梦想在这里被折断。

    直到2006年9月,我意外地接到了来自遵义卷烟厂的录取电话,办手续、下车间实习,一切似冥冥之中的烟草缘、又似努力的果实。和专业毫无关联的三班倒、操作及保养设备、和不是同龄人的师傅们相处……浮躁的心在车间实习中逐渐平静。“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我来不及细细咀嚼,认真、努力、积极和热情劲在这个地方得到鼓励和滋生。选择了,便风雨兼程地前行,只有努力过奋斗过,人生才无悔。

    梦想曾被折断,曾一次次的擦肩而过,可是在这里或在那里,新的梦想还需要继续腾飞,新的起点还需要再次奔跑。失败过、挫败过,又有什么关系,没什么大不了,人生总有很多梦,还有很多值得努力拼搏的人或事。(肖玲玲)

     

     

  • 2024/10/11师傅的老花镜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2011年初,我进入遵义卷烟厂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被同事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感染着,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

    “三人行,必有我师”,车间中的每一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其中有这样一位师傅,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他就是卷接车间的廖云禄。

    廖云禄今年48岁,在遵义卷烟厂已经工作了近28个年头,他高高瘦瘦,总戴着一副老花镜。一进单位,我就分在他的机台上跟他学技术。大家都说,廖师傅很热心,对新学员负责任,他已经带出了不少的技术人才。而让我最佩服他的,则是他对质量的追求。

    记得一次夜班,我在操作中忘记观察卷烟通道中的卷烟,误将上百支不合格的卷烟通过通道传向了包装机。“停机、停机!”在一旁工作的廖师傅喊着。我当时呆呆地站在机台上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见师傅托着一个烟盘走到卷烟通道处,将不合格的烟支全部放入烟盘内。“师傅,这些卷烟咱还是别要了吧,直接倒在废烟箱中。”手忙脚乱的我害怕师傅生气,就自作聪明地说道。

    “小陈,这些烟支中肯定也夹杂着合格的卷烟,我们要一支一支筛选。这样,我给你说一下刚才出现错误的原因,你在接下来的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说着,廖师傅打开了开关,指导我如何操作。

    看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廖师傅便一个人坐在一旁,戴上老花镜,开始一支一支挑选。

    我问师傅:“您岁数也不大,为什么就戴上了老花镜?”师傅笑着说:“因为我把卷烟质量看得比眼睛重要。”

    筛选好后,师傅将合格的卷烟放入了通道。戴着老花镜站在卷烟通道旁指导我,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他的双眼紧紧盯着通道中的烟支。

    凌晨5点是最难熬的时段,又累又困,“师傅,您去休息一下吧。”师傅却说:“那可不行,咱们在这个位置上,必须保证机组的质量安全,不能让不合格的烟支流入市场。一定要记住,质量是天!”

    作为一名进厂不久的新员工,那天,师傅给我上了最好的一堂课。(陈 瑶)




  • 2024/09/11感恩,始于心,施于行

    《遵烟故事——心灵的家园》

    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并容易获取的社会中,很多人似乎忘却了我们应该有的感恩之心。甚至有些人连对父母也失去了感恩之心。

    几年前,我陪同学到国内一所一流大学报到,办完手续后刚出宿舍,碰到一对母女,看样子也是新生来报到。其中,女儿才刚进大学,母亲的皮肤黝黑、满脸皱纹头发灰白、衣着陈旧显得比较苍老。她向我们走过来,还时不时的回头看一眼女儿。当站在我们面前时,她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问了一句,“同学,请问一下,某某楼在哪里”。她问的过程中又回头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女儿。因为我们也是刚来,就应道:“不好意思,我们也是刚来,还不清楚”。她回了句“谢谢”,慌慌张张地离开了。等她与女儿会合后,就听到那女儿对她大声吼道,“我说了不要去问,问什么问,我自己能找到”。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另一条路走去,那位母亲一言不发,唯唯诺诺地紧跟在后面。听到那女生对母亲这样大吼大叫,我感到非常气愤,真想冲上去狠批她一顿。

    时不时地,我就会想,她有什么资格、凭什么这样对自己的父母,她对父母吼叫的底气从哪里来?人生天地间,如果没有父母的给予,我们会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百善孝为先”。试想,一个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声吼叫的人,如何能意识到“孝”的存在?感恩是“孝”的基础,孝是为人处世的基础,一个对父母都不知道感恩的人,如何能善待他人?当然,并不仅仅只有“孝”源于感恩,我们的朋友之情、同事之情、师生之情、夫妻之情等都从感恩中来。只有互相之间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对方的关爱,彼此间的情谊才会变得更深。

    2006我在遵义卷烟厂走上工作岗位,当时有种踏实、舒坦的感觉。感觉从今以后可以自力更生了,同时也感觉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工作。同年,春节只能放四天假,想回外省的家不太现实,也想到过请假,但是,考虑到年底工作任务多,就没有提出来。本以为这个年会这样无声无息地过,没想到大年的前一天,也就是放假当天,车间主任委托班长找到我说代表车间请我吃年饭。对于我这种从外地来没多长时间,以前又从来没在外面过过年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时,内心是无比感激的,我感激领导的用心和关爱;同时也感觉自己在这里并不孤单。

    从那以后,我要好好工作的决心更加坚定,我负责任地承担起本岗位的职责。尽管每天都会出大量的汗水,有时甚至会筋疲力尽,但是心里非常充实。因为我感觉没有对不起那些对自己好的人,也没有对不起自己。虽然我现在早已离开了原来的部门,但是那份关爱、那些情谊却长存我心。(柳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