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力同心共筑梦 情暖山乡绘新篇——毕节卷烟厂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回顾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以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高、坡陡、弯急、沟深……这是大多数外省人对贵州“根深蒂固”的印象。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在万千贵州儿女的接续奋斗下,2020年,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同步小康。告别贫困、再启新程。2020年以来,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土生土长的国有企业,万搏官方网页版毕节卷烟厂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局党组、公司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履行企业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在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秉持“回馈社会、报答家乡”的帮扶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尽锐出战,切实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
打开时空的卷轴,毕节卷烟厂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情之深、力之大更为显现。2007年以来,毕节卷烟厂先后驻村帮扶毕节市纳雍县羊场乡繁荣村、姑开乡姑开村、龙场镇以扒村,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云贵乡平原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长流乡长流村;结对帮扶黔西市铁石乡石丫口村,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场镇渔洞村、撒拉溪镇龙凤村、杨家湾镇、大新桥办事处,威宁县秀水镇,晴隆县大厂镇高岭村、碧痕镇新坪村,金沙县柳塘镇等地。
一路走来,毕节卷烟厂干部职工与帮扶点万千群众相望相守同行、毕力同心筑梦,夯基础、补短板、强产业、抓治理,让曾经的贫困山村旧貌换新颜,帮扶点老百姓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十八年间,共落实帮扶资金522万元、各基层党支部干部职工向帮扶点捐款捐物合计34万余元、落实国家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定点帮扶任务161万余元。
2021年,毕节卷烟厂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驻村“第一书记”王光耀和余祚先后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聂珂获评省国资委系统“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职工胡建明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村人员王光耀、余祚、聂珂、汪琪、余刚、刘旋等人在驻地党委、政府年度驻村工作履职考核中连续获评“优秀”等级……在助力帮扶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实践中,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也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组织引领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毕节卷烟厂落实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第一原则。为推动工作落实,2016年以来,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党建促帮扶”的工作思路,把完善硬件设施作为切入点,促使帮扶点不断强化活动阵地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2019年以来,厂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20余次,党委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帮扶点开展调研14次,党委其他班子成员到帮扶点调研51次,各党支部到帮扶点开展调研交流、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58次。
图为聂珂设置流动投票箱组织开展村委换届选举
2017年,厂党委派出生产管理骨干王光耀到以扒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针对以扒村党支部活动阵地缺乏的实际,王光耀及时向厂党委报告,从帮扶资金中列支12万元扩建村委会办公楼。
阵地建起来了,但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彻底解决。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部分房间闲置、办公桌椅几人共用一张、缺乏现代办公设施、工作效率低下、设施不够完善……
问题直指矛头,帮扶有了靶向。毕节卷烟厂及时协调帮扶资金5.2万元建设完善以扒村村委会——粉刷村委会办公楼外墙,购置桌上文件柜,配套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改善办公条件;对村“两委”公开栏、宣传栏等进行更新和完善,购置喊话器,解决宣传载体问题;完善党员活动室,制作党建制度标牌并规范上墙;设立图书架,购买政治理论、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书籍;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工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砂锅寨社区、纳雍县鬃岭镇祠堂边社区等地参观学习党建活动阵地建设、村寨建设,切实解决党建引领发展的“软”“硬”不协调问题。
2018年10月,业务骨干余祚出任孟寨村“第一书记”。上任之后,余祚发现孟寨村同样存在党建阵地不完善、宣传载体缺乏、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短板”。经过调查分析,并借鉴公司及工厂成熟的党建工作模式,余祚组织推出了支委委员党建责任区建设、党员承诺、老党员送学等机制,向厂党委争取专项资金3万元建设“党建长廊”,作为村总支党建宣传和党务公开的主阵地,及时向群众宣传党的声音。
2023年5月,卷包车间副主任刘旋到长流村任“第一书记”。上任之初,刘旋了解到长流村党总支因党建工作被上级督查查出问题多、整改不力常被点名批评。凭着天生不服输的性格,刘旋及时向厂党委和党建部门“问诊”,联系工厂基层党支部帮助长流村党总支找“病根”、开“处方”。针对党建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的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业务培训,提高基本业务水平;针对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制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理清工作思路,压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针对资料繁多、管理混乱的现状,引入6S现场管理理念,办公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党建引领、企村携手,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发展,帮扶点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好、生活更有奔头。
心系群众冷暖 党团同向发力
威宁县平原村监测户杨光万,因其二女儿一只眼睛被炭火炸瞎,辗转到贵阳、六盘水、威宁就医,花费了近2万元的自付医疗费,返贫风险陡然增加。了解情况后,驻村“第一书记”余刚为其争取到整户低保金2万余元,同时积极动员他养牛和种植工业辣椒,并向上争取到低息贷款和养牛奖补6000元,极大改善了杨光万一家的生活条件。
在一次走访途中,余刚遇到准备出门放牛的杨光万,听到他高兴地说:“今年工业辣椒收入2万多块呢,贷款基本上还清了;3头牛现在还带了2头小牛,明年大牛就可以出栏了,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图二车间党总支为以扒小学赠送体育物资并安装乒乓球桌现场
以扒村何家箐组脱贫户杨发科,2022年因大儿子患上肾衰竭,夫妻二人不得已放弃外地务工返家,不仅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沉重的医疗费用也掏空了他们多年的积蓄。
紧急关头,时任驻村“第一书记”汪琪迅速反应,及时为他家争取到大病救助补贴和慰问资金等近3万元;鼓励杨发科利用闲置圈舍养牛、养猪,为其争取养殖补贴6000余元;在利用工厂帮扶资金实施的卫生厕所新建项目中,协调由杨发科组织施工队进行施工,帮助其获得劳动报酬2万余元;帮助他在龙场镇就近寻找务工项目,增加务工收入4000余元。
与此同时,汪琪还将杨发科一家的具体情况及时向工厂党委进行汇报,各党支部、厂团委先后7次开展“点对点”帮扶,派出专业电工为其家庭重新铺设家庭用电线路,确保用电安全;多次为其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
多年的帮扶工作中,毕节卷烟厂成功探索出“党支部+”的帮扶模式,突出全员参与、党团发力,各基层党支部、团组织多次到帮扶点开展调研走访,及时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事情,获得帮扶点老百姓纷纷“点赞”。
——党支部+重点对象。党委通过组织遍访、收集数据等方式,将帮扶任务分解细化到党支部,由党支部对贫困户、边缘户、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实行“1对1”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现场调查,明确帮扶需求,细化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2017年以来,各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重点对象140余户,集中开展工作调研80余场次;组织志愿者为帮扶点老百姓清理电气线路、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等活动20余场次,惠及各帮扶点群众60余户。
——团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在党组织的带动下,团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厂团委、基层团支部先后组织团员青年职工、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到帮扶点开展调研走访、送医下乡、捐款捐物、爱心结对等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以来,70余名青年党员、团员与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送爱心、谈心交流等活动;2020年,厂团委组织到威宁秀水镇大寨村对28户重点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各户的基本情况及帮扶需求,组织干部职工捐助衣物、床铺、小家电等生活用品及书包、玩具、课外书等学习用品,总价值4万余元。
——以购带帮。基层党支部在开展调研、走访慰问及志愿服务的同时,引导党员、职工通过购买帮扶点老百姓鸡蛋、土豆、辣椒、家禽等方式,帮助帮扶点群众增加收入超10万元。
图为党委委员、副厂长张庆春(左)与驻村“第一书记”刘旋共同为认购果树挂上“认购证”
——教育帮扶。先后落实帮扶资金20万元,修建以扒小学校舍、教师办公室等;组织党员职工捐款10万余元,为秀水镇、以扒村、平原村、孟寨村、长流村等帮扶点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送上学习及生活必需用品。
……
行者致远。除了驻村帮扶点,毕节卷烟厂还落实帮扶资金10万元,建成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龙凤村照明工程;落实帮扶资金8万元,实施七星关区杨家湾镇荒山绿化800亩。
聚焦产业效能 注入源头活水
盛夏时节,坐落在北盘江畔的长流村已是瓜果飘香,山坳里,金黄色的青脆李压弯了枝头。细心的人走近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每株果树上都挂着一张特殊的“身份证”,上面写清楚果农及认购者姓名、果树所在地点、编号等内容,这是毕节卷烟厂和长流村开展“一带一树”产业帮扶果树认购活动的“见证”。
图为以扒村产业路修建现场
刘旋到长流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通过调研了解到,村里长流村有已挂果3年的清脆李150余亩、精品五星枇杷100余亩,但受限于销路和疏于管护,没有为果农带来任何收益,一些果农甚至打算把果树砍掉复垦。为盘活李子和枇杷产业,更大限度分担果农风险,刘旋及时向毕节卷烟厂党委汇报,最终促成工厂基层党组织开展“一带一树”产业帮扶果树认购活动。各党支部干部职工纷纷响应,共认购长流村李子树、枇杷树1100余株,直接为农户增收近3万元。
图为青年志愿者为村民除草活动
扶上马,送一程。在历年的帮扶工作中,毕节卷烟厂党委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为帮扶点带来的长期效应,坚持把为帮扶点发展产业作为重点帮扶内容,将“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开发,确保留下的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保持“血液通畅”。
2019年,毕节卷烟厂携手毕节市科技局,依托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和毕节市汇江蚕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支持,落实资金10万元在威宁县秀水镇中义村、田坝村等地发展蚕桑产业500亩,并组建秀水镇桑蚕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地300余户村民受益。采用“公司+合作社”模式,在田坝村引进威宁鼎诚魔芋科技有限公司,建成200亩魔芋种植基地;在秀中社区,引进贵州金黔草农业有限公司,建成200亩草莓育苗基地;在中海村,引进威宁万恒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党参200亩、天南星300亩。
在以扒村,毕节卷烟厂落实帮扶资金新建以扒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土豆、茶叶、辣椒、蔬菜等种植项目,惠及农户246户1178人;建设李家寨鑫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年出栏300余头的养猪场;落实帮扶资金5万余元发展蛋鸡养殖、林下养鸡等项目,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落实帮扶资金10万元,修建冲门口到青杠林两个村民组之间1公里产业路,打通制约群众出行的“瓶颈”……
图为汪琪与以扒村村、支“两委”人员查看何家箐村民组水冲式公共厕所建设情况
2022年3月,晴隆县政府和光照镇政府经过多次调研考察后,决定在孟寨村打造一个500亩的水稻种植标准示范农田。但许多村民由于传统观念,对该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唱反调”。
工作无法推动,时任孟寨村驻村“第一书记”聂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周密了解,针对布依族村民看不懂汉字的问题,聂珂请少数村民将示范农田的好处翻译成双语,印发宣传手册;针对村民观念传统的问题,聂珂多方查阅资料,一遍又一遍“游说”……最终,标准示范农田观念得到村民普遍接受。经统计,涉及示范田的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近2000元。
产业增收,土地增效,帮扶点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聚焦基层基础 强化乡村治理
刘旋刚到长流村,便接到了“烫手山芋”——由于村容村貌较差、环境卫生的整治和管理力度不够、人居环境整体质量不高等,长流村党总支部被列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面对艰巨的整改整治任务,刘旋没有“怯场”,他组织村、支“两委”人员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通过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以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组织党员带头开展环境整治;邀请工厂党委书记、基层党支部负责人为长流村党员、干部讲纪律党课、专题党课,进一步拓宽党员、群众视野;与工厂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协调解决卫生工具短缺问题;组织发动群众参与运行管护,制定人居环境考核评价细则并实施,实行一周一查、一月一比监督评价……2024年初,长流村党总支“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顺利摘除。
图为余刚组织为平原村村民发放轮式大容量垃圾桶
余刚到平原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便把强化基层治理、加强基础建设作为村民致富的重要前提不断抓紧抓实。通过调研走访收集数据,并征求村民意愿,利用工厂帮扶资金5万余元硬化村委会62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修建文化广场堡坎、公共停车场、各类标识标牌等,切实改善村民活动条件。落实帮扶资金8万余元,为平原村667户农户购置轮式大容量垃圾桶,在公共场所设置周转垃圾箱8个,从根源上解决村民乱堆垃圾和丢垃圾不方便的难题。
强化人居环境改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毕节卷烟厂多年来帮扶工作中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以扒村,王光耀在厂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落实帮扶资金40余万元,组织完成何家箐村民组人居环境建设、危房改造、“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等项目,过去“放眼满目土墙房、垃圾堆放乱无章”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汪琪组织为各村民组安装路灯180盏、修建6个水冲式公共厕所、铺设3万余米用水管道、修建2个蓄水池,更大限度解决好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揪心事”。
在平原村,余刚组织修缮通往各村民组的通组路、串户路近5公里,保障村民安全出行;动员村民开发水源一处,解决125户农户生活用水问题;新增5个应急供水箱,最大限度保障村民饮水安全。
……
在这一段充满挑战——却也充满回忆与收获的路上,毕节卷烟厂始终以情暖山乡的实际行动,与帮扶点广大干部群众相守相望、同心同行、共筑未来。
故事还在延续,未来定可期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毕节卷烟厂党委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局党组、公司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答卷”。